>>下一條:建筑風水對樓盤有什么影響... >>上一條:樓盤風水選址應怎樣策劃...
中國傳統建筑,以其特有的風韻,在世界建筑之林獨樹一幟,對東方各國建筑之影響,地域之廣,時間之久,實屬罕見。這究竟為什么?原因的實質,不在于建筑的外貌,而在于建筑的內涵,在于建筑的構思理念是易學思維。中國傳統文化提倡“天人合一”、“天人感應”、“以天道質人事”、“以人事觀天道”的思維觀。中國建筑就是在尋找與追求天人之間的和諧,追求人與人的和諧,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,追求個人與社會的和諧。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,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”。
易學思維滲透在中國建筑的各個方面,各個過程。從城鎮宅舍的選址規劃到具體的單體建筑設計;從皇帝上朝議事的宮殿到老百姓的民居;從皇家陵園寢宮到民眾的墳墓;以及園林亭臺樓閣等等,其形式、色彩、結構、布局都滲透著易理易構。各地區各時期的中國建筑,種類浩繁,變化萬千,但其中千古不變的是建筑的思想理念。建筑是物,理念是“魂”,這理念就是合于“易理”,合于天、地、人,即“天人合一”思想。
《易經》上講,因為“方以類聚,物以群分,”所以才有“吉兇生矣”。由此,中國人按照易學思想建立了擇居的“吉兇”觀。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演變中,關于建筑的“好”與“壞”,在民間形成了眾多流傳甚廣的諺語,諸如“風水輪流轉”、“山環水抱必有好氣場”、“曲徑通幽”、“曲則有情”、“宅前有榆,百鬼遷移”、“宅前不種桑,宅后不植柳”、“路剪房,見傷亡”等等。 城市和建筑的選址、規劃、設計和營建,必遵循”天有九星,地有九宮”、“物物皆太極”、“龍穴砂、水、向、時”等營造法式。這其中的傳統文化氛圍醇香濃厚,科學價值正在被現代科學所揭示,然而,長期以來卻備受冷落和忽視,備受嘲笑和詰難。
由于現代中國建筑受西方建筑的影響,在研究中國傳統建筑時,出現了西方思維方法支解其零部件的做法,專注于有多少柱、梁、臺階、重檐,專注于門前有影壁、石獅、華表,室內有屏風---只研究“外形軀殼”, 而丟掉了“思維和魂”,丟掉了中國傳統建筑這些部件設置背后的深刻內涵。由此出現了一些穿著舊衣服的現代建筑。
中國從東到西,由南向北,西洋建筑拔地而起,似乎成了世界萬國建筑展覽會。中國城市的趨同性已代替了傳統的城市特色和建筑風貌。建筑物不是一種簡單的“住人機器”,建筑規劃也絕非一種單純的空間組合或形體羅織。 建筑及其規劃,是有構思意韻的,是有思想感情的,是有靈魂的。不能“見衣不見人”、“見人不見魂”的囿于軀殼研究。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如不深入開展,中國建筑怎么能“體現和推廣自己的價值觀”?